老街转角那盏长明灯:一个香火店老板的二十年生意经
清晨六点的青石板路上还沾着露水,老陈已经卸下了店铺的木板门。檀香混着晨雾飘出来,街坊们就知道,城隍庙斜对面的"陈记香烛"又开张了。
一、从三轮车到三间铺面
2003年非典过后,下岗的老陈用最后3000块钱买了辆二手三轮。每天天不亮就去批发市场抢香烛,然后在医院门口摆摊。"那时候ICU家属买香最舍得,不是图吉利,是求个心安。"老陈至今记得有个大姐连续买了49天往生香,最后硬塞给他两个红鸡蛋。
转折点在2008年。汶川地震后,老陈把半个月的存货都捐给了灾区寺庙。没想到三个月后,方丈带着二十多个居士专门来照顾生意,还给他介绍了福建的供货商。"香火生意做的是人心账"——这话就写在他泛黄的账本第一页。
关键成长节点
时间 | 事件 | 营业额变化 |
2005年 | 租下第一个固定摊位 | 日均+150% |
2012年 | 引入电子香业务 | 年轻客群+40% |
二、藏在香灰里的生意经
老陈的玻璃柜台下面压着张烟盒纸,上面歪歪扭扭写着:
- 初一十五备货多三成
- 清明前半月进金元宝
- 七月半的往生香要带往生咒
有次我好奇问他怎么记住这么多讲究,他指着正在挑香的老太太:"你看王奶奶,每月初八雷打不动来买两把财神香。上个月初八下雨,我特意留了防潮包装的等她。"这种细致让他的复购率常年保持在70%以上。
季节性产品结构
春节前:
侧重红蜡烛、金箔香、开光对联中元节:
主打往生香、莲花灯、锡箔元宝三、年轻人也爱的香火店
2020年疫情时,老陈的儿子小陈大学毕业回来帮忙。这个学设计的年轻人做了三件事:
- 把"考试必过香"包装成锦鲤主题盲盒
- 给传统线香配上故宫文创风的香插
- 在抖音教人辨别人工香和化学香
现在店里最畅销的"脱单桃花香",其实是把老陈岳父传下来的古方,套上了ins风包装。38块钱一小把,情人节前能卖出去两百多套。
傍晚收摊时,老陈总爱点支沉香坐在门槛上。对面奶茶店的小妹常来借火,有回问他:"陈叔,您这店能开这么多年,到底有什么秘诀啊?"老陈掸了掸香灰笑道:"人家买的不只是香火,是一份念想。念想这东西啊,和这香一样,要有人天天续着。"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