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大排档到龙虾帝国:香吧岛创始人的逆袭之路
凌晨四点的水产市场,老张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,在成堆的泡沫箱里仔细翻拣。这个画面,成了后来价值上亿的香吧岛龙虾最原始的创业记忆。

一、大排档里飘出的龙虾香
2003年的南京热河路,38岁的张建军还只是个下岗工人。用妻子陪嫁的金项链当本钱,他在巷子口支起个不到10平米的夜宵摊。"那时候哪懂什么品牌,就想让老婆孩子吃上饱饭。"老张后来总这么回忆。
转折点出现在某个夏夜。当老张把原本做十三香螃蟹的秘方,随手用在朋友送的几斤小龙虾上时,排队等位的食客突然多了三倍。那锅冒着热气的小龙虾,有着与众不同的味觉记忆:
- 先甜后辣的复合口感
- 带着淡淡药膳香的汤底
- 连虾钳都入味三分的烹制工艺
1. 第一个爆款单品诞生
2005年,老张把全部积蓄换成辆二手餐车,车头挂着"香吧岛"三个毛笔字。这个后来被无数人追问含义的名字,其实源自女儿作文里"爸爸的龙虾香飘过整条街,就像快乐岛"的童言童语。
2003年 | 热河路夜市摊起步 |
2005年 | 推出招牌十三香龙虾 |
2008年 | 南京首开街边店 |
二、舌尖上的供应链革命
2012年夏天,老张蹲在盱眙的虾塘边发了三天呆。眼看着收购价从8块飙到28块,他做了个同行都觉得疯了的决定——包下200亩虾塘自建养殖基地。
"别人笑我傻,但我知道好味道要从源头把控。"老张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养殖参数:
- 水温恒定26-28℃
- 每周三次水藻喂养
- 捕捞前48小时停食排沙
2. 冷链物流的破局时刻
2016年那场大雪封路,让刚开到第8家店的香吧岛差点\u5d29\u76d8。老张带着儿子连夜改装了五辆冷链车,车顶绑着棉被就往各门店送虾。这个土办法后来进化成全程温控的"活虾速达"系统,让配送半径从30公里扩展到300公里。
三、标准化与情怀的平衡术
当2018年拿到首轮融资时,投资方要求砍掉所有"不赚钱"的菜品。老张红着眼圈在会议室拍桌子:"没有炒田螺和鸭血粉丝的龙虾店,还算什么南京味道!"
这场博弈最终催生出独特的1+X产品矩阵:
核心产品 | 十三香龙虾(标准化出品) |
地域限定 | 南京店的鸭血粉丝、武汉店的凉面 |
季节限定 | 清明前的河蚌烧龙虾 |
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,香吧岛后厨的灯却亮到最晚。老张带着员工给医院送餐,塑料饭盒上手写着"等你们来吃虾"。这段故事后来被写进加盟商培训手册的第一章。
四、新消费时代的守与变
如今走进任何一家香吧岛,还能看见明档里老师傅用剪刀给龙虾"开背"的传统工艺。但点单系统已经变成扫码溯源——手机一扫就能看见这盘虾的"成长档案"。
女儿张晓雯留学回来后,给老店装上了智能排风系统。"现在客人吃完火锅味龙虾,身上再也不留味道了。"这个95后接班人最近在研发龙虾馅青团,把时令食材玩出新花样。
暮色中的新街口店,霓虹灯牌下依然排着长队。穿围裙的服务员端着不锈钢盆穿梭,盆里红艳艳的龙虾堆成小山。偶尔有老客推开玻璃门,带着一身寒气喊:"老张,还是老三样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