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城百姓喝上 幸福水 一条水渠带来的新生活

wsnrs

黎城百姓喝上"幸福水":一条水渠带来的新生活

清晨五点半,老张头就扛着铁锹往地里走。路过新修的水泥渠时,他特意蹲下来摸了摸光滑的渠壁,渠里清澈的水流哗哗作响,像在跟他打招呼。

黎城百姓喝上 幸福水 一条水渠带来的新生活
(黎城百姓喝上 幸福水 一条水渠带来的新生活)

"这水来得正是时候啊!"老张头咧嘴笑了。要搁去年这时候,他得半夜三点就起来排队等水,现在随时拧开闸门就能浇地。

一渠活水润心田

黎城县地处太行山腹地,十年九旱。老百姓常说:"宁给一碗饭,不给一碗水。"去年县里启动"幸福渠"工程,把30公里外的水库水引到了田间地头。

  • 工程数据:总长58公里,惠及12个行政村
  • 建设周期:2023年9月-2024年4月
  • 特色设计:采用U型防渗渠,节水率提升40%
受益项目 改造前 改造后
灌溉效率 每亩需3小时 每亩1.5小时
水费支出 年均1200元/户 年均600元/户

老支书的"巡渠日记"

南沟村的王支书有个牛皮封面的笔记本,记满了工程点滴:

"10月15日,李家洼段开始浇筑。老李头带着孙子来看,说比他当年用扁担挑水强百倍。"

"12月3日,寒流来袭。工人们给新渠盖'棉被'(保温层),刘技术员冻得直跺脚。"

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

水渠通水后,村里发生了许多微妙变化:

  • 王婶家开了全县第一个草莓大棚,用滴灌技术
  • 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8个,搞起特色种植
  • 小学新开了自然课,老师带孩子们认识节水设施

最让人意外的是,原本为争水经常吵架的刘、赵两家,现在合伙承包了20亩菜地。老刘说:"水流得顺,人心也跟着顺了。"

技术员小马的"土办法"

95后技术员马明辉有本"民间智慧手册":

  • 用旧轮胎做渠底缓冲垫
  • 拿白酒当水平仪校准液
  • 收集村民意见改进了7处设计

他说:"老乡们几十年摸出来的门道,比教科书还管用。"

夕阳西下,水渠边渐渐热闹起来。放学的孩子们数着渠里游过的小鱼,妇女们蹲在洗衣台上说家常,几个老汉蹲在闸门边比谁家麦子长得旺。水流声、笑声、蝉鸣声混在一起,奏出山村特有的交响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