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豆影视传媒:用光影讲述中国故事的追梦人
周末窝在沙发里刷剧时,突然发现最近追的几部口碑剧集片头都跳动着同样的红色豆子标志。这个带着东方韵味的logo背后,是家叫做红豆影视传媒的新锐公司。说来有趣,第一次注意到他们是因为《长安十二时辰》里那个会"说话"的转场动画——青铜器纹样化作红豆落地,让我这个历史爱好者瞬间起了鸡皮疙瘩。

藏在胡同里的造梦工厂
沿着798艺术区往东走两个路口,拐进条种着海棠树的老胡同,三层红砖小楼门口挂着不起眼的木牌。要不是亲眼所见,很难相信《觉醒年代》里那些震撼人心的长镜头,就是在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地方诞生的。
- 创作理念: "我们想拍的是能放进观众口袋里的故事"——CEO林夏的这句话被印在员工手册第一页
- 工作日常: 编剧组永远飘着咖啡香,道具间的仿古瓷器与3D打印机比邻而居
- 特色传统: 每部戏杀青时,全员要往玻璃罐里投颗红豆,现在罐子已经换了第三次
那些让你又哭又笑的代表作
剧名 | 类型 | 豆瓣评分 |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 | 历史悬疑 | 8.6 |
《觉醒年代》 | 革命历史 | 9.3 |
《我在他乡挺好的》 | 都市情感 | 8.4 |
记得《我在他乡挺好的》播出时,朋友圈被"金靖天台哭戏"刷屏的那晚,剧组美术指导在微博发了张工作照:凌晨三点的棚里,场记板上粘着半融化的退烧贴。这种带着体温的创作细节,或许就是他们能屡屡戳中观众的原因。
不按套路出牌的运营哲学
去年行业论坛上听到个趣闻:某平台想买断红豆的年度产能,得到的回复是"我们每年只做三颗好豆子"。这种近乎固执的\u9650\u91cf原则,反而让他们的项目成了各大平台争抢的香饽饽。
- 坚持实景拍摄,《长安十二时辰》搭建的唐城现在成了热门影视基地
- 启用新人导演占比达47%,但会给足两年筹备期
- 独创"故事诊所",每季度邀请普通观众来挑剧本的毛病
有次去他们公司蹭下午茶,正好碰上《觉醒年代》的复盘会。让我惊讶的是,讨论最多的不是收视数据,而是微博上某位高中历史老师整理的"剧中知识点对照表"。制片人笑着说:"能让学生主动查资料,这比拿奖还开心。"
正在发芽的新项目
茶水间的白板上总涂鸦着新创意,最近被重点圈住的是《中国节气》系列微剧。听宣传组的小哥透露,这次要把非遗技艺拍成12个90秒的竖屏故事,已经在和抖音老字号账号搞跨界合作了。
窗外的海棠花被风吹得沙沙响,前台姑娘正在给来访者包装伴手礼——印着公司slogan的绿豆糕,据说配方来自《长安十二时辰》里徐宾研究的唐代点心。这种把影视IP揉进现实细节的巧思,让人忍不住期待他们下次会端出什么新鲜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