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寻百位国产经典动画角色的魅力之源你最喜欢的角色是谁?

wsnrs

这些国产动画角色,为什么让人念念不忘?

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,书包还没放稳就守着电视等动画片开场。那些会说话的葫芦、踩着风火轮的少年、会七十二变的猴子,构成了我们对"英雄"最早的想象。如今再回看这些经典形象,发现它们的魅力远不止于童年回忆。

探寻百位国产经典动画角色的魅力之源你最喜欢的角色是谁?
(探寻百位国产经典动画角色的魅力之源你最喜欢的角色是谁?)

藏在造型里的东方密码

上世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前辈们,总能把传统文化"掰开了揉碎了"融进角色设计里。就像《大闹天宫》里的孙悟空,你仔细看他的脸——桃心状的红色眼窝暗合戏曲脸谱,金箍棒舞动时衣袂翻飞的线条分明是敦煌壁画的笔触。

经典角色设计三要素

  • 符号化特征:哪吒的混天绫和乾坤圈比身份证还管用
  • 动态记忆点:黑猫警长掏枪时总要帅气地转个圈
  • 文化基因:九色鹿奔跑时飘落的金箔源自敦煌257窟壁画
年代 代表角色 设计灵感
50-80年代 葫芦娃、阿凡提 剪纸艺术、木偶戏
90后记忆 哪吒、宝莲灯沉香 工笔画+三维技术
近十年 罗小黑、白蛇 赛博朋克+水墨晕染

会呼吸的故事灵魂

去年重看《天书奇谭》,突然发现那个偷吃饼干的狐狸奶奶,活脱脱就是胡同口爱占小便宜的王大妈。好的动画角色从来不是完美的,正是那些小毛病让他们住进了观众心里。

让人又爱又恨的真实感

  • 《哪吒传奇》里申公豹总在捋不顺的那缕头发
  • 《舒克和贝塔》每次起飞前要转三圈的螺旋桨
  • 《雪孩子》融化时留在松枝上的那抹微笑

跨越时空的情感开关

前阵子《中国奇谭》里那只打工小猪妖,让多少上班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。从1956年《神笔马良》到现在的《雾山五行》,那些打动我们的角色都在做同一件事——帮我们说出心里憋着的那句话。

朋友家五岁小孩最近迷上了60年前的《渔童》,举着玩具盆学老爷爷喊"清水清水清清水"。你看,好的角色就像会遗传的文化基因,总能在不同年代找到新的宿主。

行走的文化图腾

在纽约漫展上见过cosplay齐天大圣的外国小哥,金箍棒是用PVC水管改的。问他为什么选这个角色,他说:"这个猴子眼里的火光,和自由女神像的火把一样亮。"

  • 孙悟空成为首个拥有全球粉丝俱乐部的中国动画IP
  • 《罗小黑战记》在日本上映时座无虚席
  • 法国昂西动画节特设"中国神话角色"专题展

傍晚路过小学门口,听见两个背书包的孩子在争论哪吒和沉香谁更厉害。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就像我们当年争论葫芦娃和黑猫警长谁能赢时一样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10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