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裁员那天,他决定重新定义「成长」
2021年4月的某个凌晨,深圳科技园的写字楼里,王铮铭把工牌轻轻放在主管桌上。这个在互联网大厂干了7年的产品经理,抱着装满文件的纸箱走进电梯时,突然想起自己刚入职时写在笔记本扉页的话:"每天进步1%,一年强大37倍"。

(如何提升自我成长力?王铮铭的励志故事告诉你答案)
从"优秀员工"到"职场弃子"
被裁前三个月,王铮铭刚拿了年度绩效A。他保持着令人惊叹的"职场正确":早上7点出现在健身房,9点准时参加晨会,深夜的钉钉消息永远秒回。直到某次产品评审会上,他发现自己听不懂00后同事说的"AI原生应用",那一刻的后背发凉,比收到裁员通知更让他恐惧。
职场危机信号 | 真实表现 |
知识迭代停滞 | 还在用2018年的用户增长模型 |
思维模式固化 | 所有方案都套用"漏斗分析法" |
学习表面化 | 年读50本书,开会时却用不上 |
那个改变命运的深夜实验
失业第3天,王铮铭翻出尘封的Kindle,无意中点开《费曼学习法》。凌晨2点,他突然冲到便利店买了三本笔记本,分别贴上:
- 概念粉碎机(把知识拆解到原子级)
- 场景模拟器(给每个理论编使用场景)
- 认知缝合册(跨学科链接不同领域)
三个月重构认知系统
王铮铭的蜕变从"晨间三问"开始:
- 昨天学的概念能教会小学生吗?
- 现有知识体系哪里出现了裂缝?
- 今天要摧毁哪个固有认知?
他用"知识代谢率"替代阅读量,把《原则》里的"极度求真"变成每日行动:
- 和菜场阿姨学习用户洞察(强>真实需求挖掘)
- 在公园观察蚂蚁搬家(系统思维实战)
- 用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重学区块链(费曼技巧落地)
那个引爆朋友圈的认知实验
第67天,王铮铭做了个疯狂决定:用15天时间,从零开始学习并考取云计算认证。他在社交媒体直播学习过程,意外发现:
传统学习法 | 费曼式成长 |
每天8小时听课 | 早晨1小时模拟教学 |
记满3本笔记 | 创建12个场景案例库 |
最终得分82 | 两周后开付费训练营 |
成长力觉醒的五个开关
现在作为某科技公司CTO的王铮铭,在内部手册写着:
- 知识啃食法:每个概念要经历"咀嚼-消化-代谢"三阶段
- 错误标本库:收集100个认知偏差案例
- 思维换轨训练:每周强制用新模型解决旧问题
- 认知压力测试:主动寻找颠覆三观的信息
- 成长回旋镖:定期把知识扔出去验证回馈
茶水间的实习生常看见他拿着马克杯发呆,那是在用"碎片重组法"处理信息:把微信文章、会议片段、甚至电梯广告词,随机组合成新的认知拼图。
藏在咖啡渍里的成长密码
王铮铭现在的笔记本,页脚总有些奇怪的符号:
- 🔥代表需要焚烧的旧认知
- 🌱标记正在萌芽的新思维
- 💥预示即将发生的认知跃迁
某个加班的深夜,新来的产品总监看见他在白板上画满交错的箭头,走近才发现是套用生物学中的"细胞自噬"理论,来解释如何让知识体系自我更新。
窗外的霓虹映在写字楼玻璃上,王铮铭想起三年前那个抱着纸箱的自己。现在的他依然每天带着三个笔记本,只是封面上多了行小字:"真正的成长,是敢于亲手拆掉自己搭建的认知监狱。"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