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小白必看:手把手教你配制10%浓度溶液
每次在实验室看到师兄师姐熟练地配制溶液,总感觉像在变魔术?今天咱们就来揭开这层神秘面纱,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聊聊怎么搞定那个让人头大的10%浓度溶液。
一、先搞明白什么是"10%w/v"
这个看起来像密码的符号其实很简单:每100毫升溶液里含有10克溶质。就像冲奶粉,10克奶粉加到水里,最后总液体量刚好100毫升就对了^[5][7]^。
溶质类型 | 常见配制方法 |
固体粉末(如氯化钠) | 直接称量溶解 |
液体试剂(如盐酸) | 换算体积后量取 |
二、详细操作指南
2.1 固体溶质配制法
- 准备器材:天平、烧杯、玻璃棒、量筒、容量瓶
- 精准称量:比如配200ml溶液,就要称20克溶质(记得去皮归零)^[5]^
- 初次溶解:加少量水用玻璃棒搅拌,像打蛋那样划圈
- 定容校准:沿着玻璃棒倒进容量瓶,加水到刻度线时改用滴管
2.2 液体溶质配制法
- 浓盐酸案例:要配10%的溶液,先查原料浓度(比如36%)^[3]^
- 计算公式:所需原料体积 = (目标浓度×目标体积)/(原料浓度×原料密度)
- 实际操作:用量筒量取计算好的体积,切记把酸倒进水里^[4]^
三、新手常踩的坑
3.1 安全防护
上次实验室小王没戴护目镜,溅到氢氧化钠溶液差点出事。记得:
- 腐蚀性物质戴双层手套
- 挥发性试剂要在通风橱操作^[7]^
- 浓硫酸必须酸入水,顺序颠倒会喷溅^[4]^
3.2 操作细节
- 搅拌别太猛,避免溶液飞溅
- 定容时眼睛要平视刻度线
- 溶解放热的物质(如氢氧化钠)要等冷却再定容^[7]^
四、保存小窍门
配好的溶液别随便拿个矿泉水瓶就装,不同性质的溶液有讲究:
- 见光分解的用棕色瓶(如硝酸银溶液)
- 碱性溶液不能用玻璃塞(会黏住)
- 易挥发的要密封冷藏^[8]^
窗外传来清脆的鸟鸣,烧杯里的溶液在阳光下折射出琥珀色的光芒。记住这些要点,下次配制溶液时你也能像老手那样从容不迫。对了,实验记录本上别忘了写上配制日期和有效期,这可是过来人的血泪教训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